前言 #
上一篇"出國&入學準備篇 “最後提到我錄取了中央大學實用音樂系,但文中也提到,即便做了萬全的準備依舊百密一疏,唯獨中央大學沒有做足功課就報考,導致後續出現種種的災難,以下跟各位一一說明。
進入到中央大學後我才發現實用音樂系並不是設立在 音樂學部(음악학부 ) 底下的科系,而是設立在一個叫做 國際藝術學部(글로벌예술학부 ) 底下的科系。
系館也並不是我在上一篇”出國&入學準備篇 ”提到,參觀校園時以為的音樂館,而是另有他處,底下我分成幾個段落跟各位分享。
國際藝術學部是甚麼?實用音樂系又如何? #
國際藝術學部是中央大學於2018年新設的學部,位在安城校區,與音樂學部同屬藝術大學(예술대학)。
底下又細分為 “TV放送演藝專業(TV방송연예전공
)” 、”實用音樂專業(실용음악전공
)"、"遊戲設計/動畫片專業(게임콘텐츠애니메이션전공
)"。
而這個學部主要是開設給外國留學生就讀的,且留學生絕大多數為中國人,韓國本國生是在開設第二年(2019)才開始招生。
這點我在入學前並不知道,但報考前在網路上看到中央大實音系每個樂器專業每年只錄取1~2名,且競爭率相當高(50:1),當下認為這是所值得報考的學校。
入學後才發現,韓國本國人與留學生的比例相差極大,韓國學生與外國學生的比例約為1:6,中國人的比例是多到我在路上幾乎聽不到韓文,一度以為自己還在台灣。
甚至有些課程一個韓國人都沒有,全班都是中國人。
那麼中國人不好嗎?學音樂有必要在乎國籍嗎?以下我跟各位分享我的經歷與想法。
充滿中國人的韓國大學系所? #
在分享個人經驗之前,我要跟各位分享一篇曾經也在國際藝術學部就讀過的前輩分享過的Dcard文章 ,裡面提及的狀況是真真實實我也經歷過的,大家可以先大略看看。
回歸正題,大部分的中國人都是從一個叫"廣X"的留學機構來的。
一所剛設立不久且專門開設給外國人的系所,在韓國網路上的資訊甚至少之又少,為甚麼這麼多留學生有管道可以得知呢?這讓我對學校方面產生了不少懷疑。
真正讓我感到惱火的有兩點,留學生的 韓文能力 以及 專業能力,只能說不堪入目。
一般來說入學的最低門檻要取得韓檢TOPIK三級,但我後來發現許多留學生即便沒有取得,校方依舊讓他們入學,並告知只要在畢業前取得即可。
這點我非常無法理解,雖說許多學校都是如此,包括我目前就讀的檀國大學也是。
但如果是這種狀況,學校會規定留學生第一年不能選修專業課程,必須選擇校內為留學生開設的語言課程,結業後才能跟韓國人一起上課。
也因為如此,即便每個教授都是非常有實力且在業界非常受尊敬的音樂人,也因為學生的水平而無法教授更進階的學問。
而留學生的韓文能力究竟有多差,印象中大概是連自我介紹都有問題的程度吧。
身為班上韓文最好的留學生,更時常被教授或同學拜託翻譯(幾乎是每一句),導致學習跟著受到影響,同屆的韓國學生也因被耽誤學習及種種因素而對留學生抱有一些偏見。
而我抱著跟韓國人一起競爭學習的想法來留學,這點無疑是一大致命傷。
至於留學生的實力方面,學歌唱的人大概只是在KTV被朋友誇讚過聲音好聽為止的程度,樂器則是小時候被送去才藝班當興趣學過的程度,不論是實力或對音樂的理解與熱誠都讓我感到非常不平衡且沮喪。
不成熟的課程安排&沒有專業實技課 #
以下先跟各位導覽一下中央大學 國際藝術學部 實用音樂系的課程Road Map
就如同上面看到的,一個學期只有4,5堂專業課,可以說是非常輕鬆。
在其他學校這樣的課程通常兩年就可以修完,中央將每堂課設定成3學分,因此課程看似較少依舊能達到畢業標準,而當中每個課程只碰一點皮毛。
舉例來說大二上有一堂古典鋼琴課,如果班上有非鋼琴主修和鋼琴主修的學生,彼此的實力肯定相差不少,而課程卻是團體課,肯定會影響部分學生的學習。
且大一大二甚至有攝影、演技、舞蹈等等非音樂專業的課程,但卻是實音系必修課。
如果讀者對實用音樂系的課程沒有概念的話,可以參考我下一篇介紹檀國大學的文章。
回到我自身的例子上,入學的第一學期學校會幫忙自動選課,而我發現我的課中,除了"音樂基礎"這堂課是音樂專業課,其於都是攝影或是演技等等不相關的課程。
後來我才聽同學說到,國際藝術學部一年級是不細分專業的,同時要上”TV放送演藝專業”、”實用音樂專業”、”遊戲設計/動畫片專業”三個專業的課,到下學期才細分專業。
但我已經明確的知道自己未來的計畫,心裡很清楚這所學校我肯定待不下去了,礙於已繳了學費,休學也會影響到我的簽證,我便二話不說的刪除了不相干的課程,選了自己想選的專業課。
包括跨選了2/3/4年級的專業課,然而選了這些課並沒有讓我對這所學校改觀,反而更確定我要離開。
舉例來說我修了一堂大三的錄音實習(2),但班上22名同學中有20名留學生,另外2名韓國人甚至是音樂學部作曲系跨修過來的。
教授因為班上有大部分學生(包括我),沒有聽過上學期的錄音實習(1),因此決定從最基本的觀念開始講。
這部分肯定不是教授的問題,學校方面應該規定必須聽過上學期的同一門課才有資格修下學期的課。
開始上課後教授仍準備了很多內容,但礙於留學生的語言水平,有一大部分都被省略了。
而那些內容才是我想聽的,甚至可以說上課的內容,在考進這個科系前就必須知道了,真正該教的是被省略的那些內容。
再舉一個例子,二年級的基礎Ensemble(合奏課),班上有將近15名留學生,2名我們系的韓國人,1名服裝系的雙主修學姊,5名作曲系跨修的韓國人。
照理來說,合奏課就是每個樂器主修的人數平均(約5人),每堂課分成5組樂團表演,每周都有表演。
然而留學生中各個樂器人數嚴重不平衡,大部分都學習(或只能說"會彈")古典鋼琴、吉他、歌唱,完全沒有Bass手,鼓手也只有我一個。
甚至第一堂課時,教授請大家自我介紹,問了一個留學生他是學甚麼樂器,那位留學生竟然說她不會樂器,索性選了歌唱。
後來她才說是留學中心推薦她來這裡的,根本也不是下定決心要讀音樂。
回歸正題,儘管韓國學生中人數算是比較平均,但整體人數算下來沒辦法讓每個人每堂課都有機會表演到。
這邊我一樣認為是學校方面不篩選留學生所導致的問題。
因此教授便退而求其次,改成一學期內,每人自由選兩首歌,找樂器主修的同學一起表演。
因此我一學期中只有輪到我發表的那2堂課有碰到爵士鼓,其餘時間都在看同學表演。
即便如此我依然認為聽教授給他人的反饋也是能讓我學習到許多知識。
然而其他留學生的表演可以說是沒有任何完成度和專業度可言,甚至連教授也不知道怎麼給他反饋,只能跟他說要再多練習。
最後一點是學校沒有專業實技課。
我在"韓國大學實用音樂系介紹 “中也提到,這堂課是這個系的核心,如果沒有這堂課我不就沒有學習爵士鼓的機會了嗎?
但其實我在報考之前有查過學校原本是有這堂課,且任教的教授擅長爵士曲風。
後來我從其他比我早進來的留學生口中得知,這堂課的教授似乎是被學校氣走了,也並不讓我意外。
不完善的學校設施 #
不是指說學校設備老舊,相反的學校擁有的設備都算非常高級。 練團室、錄音室、電腦作曲室以及器材都是相當新而且高級的。
但是不足的是,個人練習室的間數差不多是其他學校的1/5,且甚至沒有爵士鼓個人練習室。
如果要練習只能用大合奏室,或是其他小練習室裡的電子鼓。
不幸中的大幸是,同學們根本不練習,因此我一整個學期都獨自使用大合奏室練鼓。
這所學校的優點? #
儘管上面提到這麼多缺點,我依舊認為系上的師資非常優秀。
教我合奏的是南藝知(남예지)教授,是位非常和善的爵士女歌手。
很可惜因為環境的因素沒有跟他學習到太多爵士音樂的技巧與知識。
當時第一堂合奏課下課後,我因為上述提及的那些荒謬狀況,跟教授聊了將近一個小時。
儘管身為中央大的教授,南教授依舊要我相信自己的選擇,不管要不要離開,只要認為自己已經考慮清楚了就去實踐。
非常謝謝她給我這個勇氣,也很想跟她說我現在的爵士演奏能力已經進步了不少,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業界遇見她一起演出。
而教我音樂鑑賞的是吳大元(오대원)教授,留著刺蝟頭非常有個性的一位大叔,是韓國著名的職業Bass手,聽說生涯錄製了3萬首歌,近期作為韓星ZICO的演唱會Bass手。
吳教授也因為聽南教授說了有關我的狀況,對我照顧有佳,甚至邀請我去首爾觀摩他錄音,學期結束後也特別寫了mail給我要我繼續加油。
最後教我錄音實習的是廉勝宰(염승재)教授,是位吉他手目前專職做電影音樂製作人,近期較有名的作品有,Netflix推出的影集”以吾之名 “的插曲”Remembrance "。
因為上課學不到甚麼東西,我便常常在下課問教授許多問題,從製作技巧到裝備。
剛好那陣子是黑色星期五,做音樂的人都知道這段期間買器材或是製作工具相當便宜,那時教授也跟我分享了他花了將近300萬韓幣買器材,讓我記憶相當深刻,算是在中央大學少數的快樂時光。
在學重考 #
基於上述的因素,我便在一入學後就著手準備下學期的入學考試。
有了兩次的入學考經驗,我也很順利的錄取了目前就讀的檀國大學新音樂系。
不過在學重考在外國人登陸事宜上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有機會我再做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
中央大實音系的改革傳聞? #
在我離開後,聽其他留學生說,學校正在制度上做改善。
包括實力分班、重新開設專業實技。
儘管如此我認為只做這些改革是不夠的,整體的課程大綱還是相當不成熟。
需將各專業的課程深化並分組。
除了課程改革我認為謹慎篩選留學生才是這所學校的當務之。
雖說名為"國際"藝術學部,廣收外國人並沒有問題,但濫收的話我個人還是抱持負面的看法。
結語 #
以上就是我在中央大學的一些經歷。
以目前的環境和狀況(2023年),我並不只建議不要去就讀甚至能說是千萬別去讀。
儘管如此,也因為中央大學我才有機會在3月進到目前就讀的檀國大學,並跟韓國人一起展開新的學年,體驗到真正的大學生活。
對韓國實用音樂系及韓國音樂生態有興趣的話,歡迎瀏覽我的其他文章。
其中有包括我來韓國的契機、從中央大學在學重考到檀國大學的過程、關於檀國大學的資訊以及我在大學的生活。
之後也會持續更新,有關於上述各種入學問題或是代辦問題,歡迎填寫本網頁最下面的表單(點擊直接跳轉) 或是透過其他標注的方式連絡我。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也不妨追蹤我的社群平台帳號及Youtube頻道!
透過郵件回覆